首頁
1
商品介紹
2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111學年度畢業典禮3
https://www.goodnews.url.tw/ 好事工場

首頁 專屬客製貼圖框 > 文教機構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111學年度畢業典禮

好事工場~拍貼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111學年度畢業典禮

( 臉部馬賽克處理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111學年度畢業典禮

租一台2*6 韓式大頭拍貼機

2日,1日8小時

3連拍,A方案

感謝捷藝國際有限公司

( 臉部馬賽克處理 )

陽明交大畢業典禮
祝福6186名畢業生

陽明交大今(6/10)日舉辦畢業典禮,歡送6186名畢業生,包含索馬利蘭共和國(Republic of Somaliland)總統千金胡艾墨(Asli Moussa Houssein),她同時也獲選為國際生致詞代表。

今年畢業典禮邀請大元建築工場創辦人暨建築師姚仁喜及工業技術研究院士招允佳在台北與新竹兩地開講。姚仁喜代表作品包含故宮南院、農禪寺蘭陽博物館及眾多高鐵站,也是坐落於陽明交大博愛校區智慧醫院—竹銘醫院的設計人。姚仁喜以狂狷不羈 遊戲人間鼓勵畢業生培養靜定、美感、遊戲三種生活態度,靜定就有自信,美感就有自由,遊戲就能自在,如此方能狂狷不羈遊戲人間。招允佳院士是電工系校友也是世界知名半導體製造商艾斯摩爾(ASML)顧問,其研發的晶圓檢測設備全球市佔超過八成。招允佳院士以「從失敗中爭取成功」為題,剖析一個罹患小兒麻痺、被多數人認為是輸在起跑線的人生,如何從不斷跌倒中站起,從求學到創業一路走來的歷程,這也培養了他在創業過程中堅持到底的態度。他說,失敗就是成功的秘訣,鼓勵同學們樂觀面對未來,開啟新頁。

索馬利蘭總統千金胡艾墨(Asli Moussa Houssein)以「關鍵在於完成任務,同時能改變世界。」(The point in life is to get your work done and your work to change the world)自我期許並勉勵所有畢業生。具有醫師身分的胡艾墨嚮往台灣醫療衛生體系來台就讀,順利取得國際衛生學位後,將把台灣經驗帶回索馬利蘭。

林奇宏校長則以Be AI in the era of AI (在人工智慧時代定位自我)為題,強調AI不僅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更喚起be AIndividual (Be AI)的意識。他說,一開始也請ChatGPT協助致詞稿,但AI寫的內容儘管完美卻少了人性溫度,因此勉勵畢業生AI時代更應保有人性定位自我。林奇宏以優生學最後演變成納粹狹隘的種族主義,以及電晶體之父蕭克利(William Shockley)在物理領域成就斐然,卻自負輕視人才與有色人種為例,提醒畢業生人性才是決定未來的關鍵。

畢業典禮尾聲,林奇宏校長與畢聯會會長高湘琪代表,共同將今年甫出爐的校徽貼上大尺寸畢業證書,並由校長代表校方頒授,為即將邁入下一個里程碑的畢業生們獻上最誠摯的祝福。

陽明交大2023年畢業歌曲《我會記得》響起,影像巧妙融合了校園的景物,搭配抒情曲風引起畢業生共鳴。今年的歌曲從原創音樂到編曲、混音、錄音,到MV影像製作,皆100%由學生團隊製作,並獲得群聯電子的大力支持,可在各大音樂平台以及youtube收聽觀看。

本校簡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以下簡稱本校),
由臺灣頂尖的生醫大學及電資工程大學合而為一,
於110年2月正式揭牌,完成合校程序。
遠見雜誌於111年評比本校為「未來十年最具潛力的大學」。
目前有9個校區分布於5個縣市,21個學院,學生人數約2萬人,
研究生佔58.5%。

合校後,我們積極面對各種困難並尋求解決之道,
生物及工程兩大學科漸有共同語言,但還是有一些本質上的差異需要漸進融合,
因此在合校兼顧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中,本校逐步落實蛻變的3部曲:

1.穩定中求融合:合校初期,先求穩定腳步,互相理解。
以彈性創新作法調整組織架構,疫情緩和後鼓勵跨校區移動,
在穩定中已逐步融合。

2.融合驅動蛻變:組織與文化融合後新的思考方向正在驅動改變;
本校因應趨勢,刻正打造數位校園,實踐虛實整合的教學新模式,
以跨域融合引領研發,實踐永續治理。

3.蛻變方能超越:合校後以更高的視角、更寬廣的視野設定願景與目標,
希望能超越傳統思維,打破現有框架,藉由不斷融合創新,形成共識,自我超越。

目標與策略

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種植五穀;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種植樹木;
作終身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才
(本校一樹百獲計畫網頁:https://nycu-plan.tw/)。
邁入新世紀,本校將透過科技與醫療的結合,
以人為本的探索,成為一個
「積極創新創造價值」、「培養各個領域領袖」、「勇於調適面對挑戰」
及「引領轉變發明未來」的創新價值偉大大學。發展策略如下:

(一)博雅學習-建構以人為本全人教育:大學是追求真理、鑽研新知、
培育人才的搖籃,除致力於學術突破,更需兼顧全面性的人才養成與培育。
本校面對未來世界的快速變動、不確定等因素,將特別重視大學部的全人教育,
精心規劃並推動「以人為本」的「博雅學習」,期能培育未來菁英人才
具有專業的硬實力和博雅的軟實力,並具「終身學習」的能力和意願。

(二)國際鏈結-高等教育的競爭與挑戰:面對全球產業與知識經濟的挑戰
及國內少子女化之衝擊,加快國際化腳步、增進與國際夥伴之合作、
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是本校立足世界之關鍵任務。
本校將完善國際化校園的基礎建設,實現「境外人才在地化」及
「在地人才國際化」。藉由廣邀國際人才融合共創,建構友善且具國際領先指標
的研究,強化本校國際知名度。

(三)數位轉型-掌握即時脈動展現韌性:前瞻資通訊技術及大數據人工智慧
是本校優勢及強項,故本校有最佳條件推動校園數位轉型,建立以人為本,
兼具智能、開放、永續等特性的優質學習環境。本校在深厚技術基礎下,
將建立以人為本,虛實整合,兼具智能、開放、永續等特性的優質的環境,
持續不斷優化辦學績效。

(四)產學共創-新模式啟動次世代產業:全球創業風潮及產業競爭趨動下,
新創事業是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也將作為本校校師生生涯發展的選項之一,
並由校內系統性的培育輔導研發成果以創新與創業等多元方式創造產業價值。

(五)永續發展-前瞻思維推動永續校園:追求地球的永續發展,是大勢所趨,
而永續發展的議題則牽涉到各領域,因為永續性和系統性密不可分,
實施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勢必要開發相關解決方案,而這些解決方案需要融入與整合來自各種知識體系的
理論、實踐和見解,因此本校將增加SDGs在本校的影響力,提出有效解決方案,
共同推動地球的永續未來。

本校未來推動創新研發的核心建構於「永續」的發展,追求科學卓越時,
關注創新對人及社會的影響,並藉由培育未來人才及建立新的產學生態系,
讓成果價值極大化,本校將以「重新詮釋大學在未來扮演的角色」之觀點,
設計並建置後疫情世代的未來大學。


cc32e7e5ac6062e65cf69ff83e0afd7a.jpg



 

156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