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方特色歌謠創作比賽
臉部馬賽克處理
感謝鴻馬國際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租賃一台拍貼機
活動2小時
地點:南海學園
臉部馬賽克處理

教育部為鼓勵地方特色歌謠傳唱風氣,培養在地音樂藝術人才,舉辦臺灣地方特色歌謠創作比賽,共有13名客家語及閩南語歌謠創作者獲獎, 5月26日下午2時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第一展覽廳舉行頒獎典禮。教育部希望藉由創作並傳唱地方歌謠,以傳承、發揚、創新、深化在地文化認同。
臺灣有多樣的地理風貌與多元的人文內涵,造就出每一地方特有的生活與文化,而在地歌謠植基於土地、發展於生活中,於傳唱時自然而然能使人抒發對土地的情感與對在地文化的認同。此次獲社會組特優的客家語歌謠「山城台八線」,以民謠曲調由旅人的角度描述從山腳客家庄到台八線山區部落的景色、人文信仰等。台八線由山腳東勢的大埔客庄和沿山的泰雅族人兩大聚落形成,從多年前的原客械鬥至今已成生命共同體,作者邱嘉樑身為原客聯姻的後代,生動描寫台八線上原客文化豐富且多元的樣貌,娓娓道來對家鄉的熱情。
獲學生組優等的客家語歌謠「思念像一垤白雲」,描述來自六堆客家的遊子思念故鄉的美好,透過創作讓更多的人認識家鄉內埔;社會組佳作的「桐花雨下」以油桐花的客家文化意象,除傳達對遠遊異鄉的戀人殷切的想念,也象徵原鄉土地對遠方遊子的聲聲呼喚、莫忘客家原鄉之美。
獲教師組特優的閩南語歌謠「無水寮」講述的也是土地與人的故事,作者陳珍儀將無水寮與九曲堂百年前械鬥、恩怨情仇的文史故事譜成詞曲,以獨特的方式述說家鄉百年來的人文、地理變遷,別具特色;獲社會組優等的「貓頭鳥看顧的水源頭」,以溯源方式描寫一隻彈塗魚從大海游回山上的故事,於制高點可看見來時的大海,用以鼓勵遊子不要忘本、忘記自己的家鄉,內容豐富且寓有深意。
而獲得教師組優等的「蕃薯厝5號」,則是以「家」為主題,歌詞描述父親辛苦地打造一間可遮風避雨的房子,讓孩子快樂無憂地成長,活潑輕快的節奏,讓整首曲子縈繞著童年的快樂成長時光及對父親和家永遠的感念,歌謠琅琅上口、真摯感人。
頒獎典禮特別也邀請獲客家語和閩南語特優歌謠的創作者演唱自己創作的歌謠,透過自身的詮釋,更能展現地方歌謠傳唱的意義。
上版日期:111-05-26 |
|
服務內容: EVENT的整體規劃與執行 Event Planning Executive,大型集會活動企劃與管理 Special Event Planning & Management,Event 行銷傳播/VI規劃 Event Marketing Communication/Visual Identity,新產品發表會 New Product Launch,開幕/週年/慶祝活動 Grand Opening/Anniversary/Corporate Celebration,經銷商會議 Convention,展覽會/
主要服務地區:全國地區南海學園
南海學園所在地為台北市發展較早的地區,其所在基地原為台北植物園前身「台北苗圃」之一部分,日治時期此處設有商品陳列館、建功神社等建築。張其昀在1954年上任教育部長,在蔣中正的指示下,其任內著手規畫了南海學園,陸續在園內設立了中央圖書館(1955年完工)、國立臺灣科學館(1959年完工)、國立歷史博物館(1964年完工)等設施。此後,園區在1950至1960年代逐年擴張,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國立教育資料館、國立音樂研究所次第設立於此,始見規模,成為一處學術機構與政府機關林立的人文特區。南海學園作為國家級的文化教育教築群,其風格為「中國古殿式樣建築」,例如中國宮殿式的歷史博物館、教育資料館,仿北京天壇之科學教育館等,其亦為在台灣由官方有意識地興建中國古典式樣建築之開端。南海學園中各館舍具有強烈的中國建築特色,亦表現了戰後初期空間的意識型態。
古典語彙豐富的南海學園還是與光點電影院、紅樓劇場、中山堂等獲選並列為台北市最有氣質的十大藝文場所之一。這些設施的用途歷經轉變,現為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南海書院、南海劇場、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分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國立歷史博物館,其建築發展至今成為台北市人文資產密度高且集中的一區。